华图教育-第一公务员考试网

0739-2293111 邵阳分校

  (二)简答:(共12分,每小题3分)

  31、我们在教学《地震》一课中,要让学生知道地震发生时自我保护的一些措施。那么地震发生时,应该如何进行个人防护?(至少写三条)

  参考答案:

  保持清醒冷静头脑,做出敏捷反应。(1)可选择桌子底下或床下等地方躲避。(2)可选择卫生间等小房间墙角躲避。(3)要关闭电源、关闭煤气、熄灭炉火。(4)不能乘电梯。(5)当大地震后利用两次地震之间的间隙,迅速撤离。(6)如果在户外,就迅速远离高压线、大树、建筑物等,然后跑到开阔的地方。

  32、小实验:用小玻璃瓶装满水,盖好塑料瓶盖,放到冰箱冷冻柜中,第二天打开冷冻柜看到什么实验现象?为什么?

  参考答案:

  (1)瓶盖被顶开、顶坏或瓶子破裂,瓶内水结成冰后溢出了瓶口。

  (2)水凝固成冰后,密度减小,体积增大。

  33、分别写出人体的感觉器官及其作用。

  参考答案:

  (1)耳:听觉作用 (2)眼:视觉作用 (3)鼻:嗅觉作用

  (4)舌:味觉作用 (5)皮肤:触觉作用

  34、李同学将呼出的气体吹进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这是由于生成了白色的碳酸钙沉淀。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参考答案:

  CO2+Ca(OH)2 =CaCO3↓+H2O

  (三)论述题(26分)

  35、(14分)课程标准是学科教学的纲领性文本。请根据《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标》)回答下列问题:

  (1)、地球上的许多变化都是地球的运动引起的,《课标》中对引起的四种变化作出了具体的要求。请把“地球运动与所引起的四种变化”用框图表示,并谈谈昼夜变化的成因及其影响。(6分)

  (2)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用不同的行为动词来描述课程目标,对三维目标中不同水平的学习要求分别用了行为动词进行描述。请你把下面四个行为动词所对应的具体目标用线连起来。(3分)

  (3)下面是《课标》中“内容标准”的节选。

  主题 物体与物质之四:物质的利用

  内容标准

  活动建议

  4.1知道物体有可再生的和不可再生的,认识保护资源的重要性。

  ·讨论如何保护当地的资源。

  4.2意识到物质的利用对人具有有利和有害的方面以及正确使用物质的和重要性。注意安全与健康,知道一些常用的防范、安全和健康措施。

  ·利用自身经验和所搜集的各方面资料,讨论各种物质(如酒精)的利用对人有利的方面(如治病)和有害的方面(如酿酒)。

  ·组织学生搜集有关材料(包括实物、图片、录像带学生自己的小文章、漫画等),举办一次小展览。

  4.3意识到物质的利用会给环境带 来正面和负面的影响,人对环境负有责任。

  ·调查白色污染,讲座防治方法。

  ·调查当地主要污染源。

  ·写一份给地方政府的建议书。

  上表中“活动建议”一栏的设立与表述,既对教学实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又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新课程的价值追求。请你写100字以内的文字,说说你对此的理解。(5分)

  参考答案:

  ①上表中“活动建议”部分表述中关于讨论、调查、搜集资料等具体的活动方式、方法,对教学活动设计有重要的指导价值和导向作用,对教师实施教学提出了操作性建议。

  ②上表中“活动建议”中的活动方式、方法是对学生学习的指导,体现了探究、合作等学习方式的特征,有利于三维目标的实现。

  36、有的老师说:探究式学习方式就是先进的,接受式学习方式就是落后的。你是怎能样看待这个问题的?(5分)

  参考答案:

  (1)不能认为探究式就是先进的,接受式就是落后的。

  (2)接受式学习和探究式学习均是中小学生重要学习方式。

  (3)两种学习方式的效果关键是运用。接受式学习运用得好,如教师讲授也可以生动地向学生传达大量的有用信息。运用得不好,授课会很沉闷,让人昏昏欲睡;探究式学习能启发和锻炼学生的思维,但运用不好,也可能使课堂学习活动变得杂乱无章,没有效果。

  (4)探究式学习能使学生构建知识形成科学概念、领悟科学研究方法;接受式学习能让学生学习大量的人类文化遗产中的精华,以丰富他们的心智与灵魂。两者应该彼此取长补短,互相促进,不可偏废。

  37、有位老师在进行《溶解》一课教学时,给每组学生提供了材料:盛有水的烧杯,筷子,小包盐。并让学生猜一猜食盐放入水中会不会溶解,然后让学生实验:把盐放入水中,搅拌后食盐不见了。接着教师分别做了沙子、高锰酸钾是否溶解的演示实验。最后教师指导学生填书上的表格:石子、红糖、粉笔、肥皂、洗衣粉、橡皮是否溶解。这些为什么不是科学探究活动?如果你教这个内容,怎样来设计探究活动?请写出探究活动设计思路。(7分)

  参考答案:

  (1)食盐的溶解是学生已有的经验,还让学生进行猜想是无意义的。学生已知结论,教师让学生做食盐溶解实验,显然这是一种验证性实验,而不是科学探究活动。教师进行演示实验让学生看,这一活动过程教师处于主动状态,而学生处于被动状态,学生的行为缺乏主动性,因此不属于科学探究活动。

  (2)探究活动设计思路要体现:①紧扣探究活动主题,活动要有探究价值;②设计科学合理、方法新颖,让学生多感观参与和思维参与。

  C.强迫症。 D.抑郁症。

  8.袁老师中途接手小学三年级3班的班主任,有几个学生经常缺交数学作业,经过了解,发现只要题目难一点或计算量大一点,这几个同学就不能按时完成作业,不仅如此,在各项活动中也有一些同学叫苦叫累。如果你是班主任的话,可在全班进行: B

  A.积极的情感教育。 B.意志品质的培养。

  C.人际交往教育。 D.良好性格的教育。

  9.教师提问学生,要求学生列举砖头的各种用途。学生给出的可能的答案是:建房子用的材料、打人的武器、用于垫高、用于固定某东西。这种寻求答案的思维方式是: A

  A.发散思维。 B.形象思维。

  C.抽象思维。 D.直觉思维。

  10.健康是现代社会人们追求的重要目标,拥有健康并不意味着拥有一切,但失去健康则意味着失去一切。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健康应包括: D

  A.躯体健康。 B.躯体健康和心理健康。

  C.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

  D.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

  更多内容请继续关注 湖南领导人才网

  • 申论
  • 行测
  • 面试
  • 历年真题
  • 模拟试题
  • 时事热点